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教育在线资讯正文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报告》显示,五成康复老师自费培训,自我驱动成新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1-03-11 13:36:40  阅读:298527

  作为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业,儿童康复行业需要大量的儿童康复老师为孩子提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兴起,儿童康复老师成为热门职业,更是市场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儿童康复老师,前景真的如此光明吗?近日,由国内领先的儿童康复企业北大医疗脑健康,联合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发布的《2020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687位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儿童康复老师的调研与访谈,深刻洞察了“儿童康复老师”这一职业的生存现状、困境与内在需求。

  《报告》显示,以年轻女性为主力军的儿童康复老师群体,职务等级分布呈现金字塔形,基层康复老师是行业主体。同时,作为一群有着极高自驱力的专业人员,超半数的他们在过去一年通过专业培训,迈出了职业进阶的第一步,并且这种自我驱动导向的成长模式,已经成为康复老师专业提升的新趋势。儿童康复人正毅然迈出“舒适圈”,主动将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成长中。

图片

  1.儿童康复老师群体画像:基层康复老师、年轻女性成为行业主力军

  从年龄和性别维度来看儿童康复老师的基本画像,《报告》指出,绝大多数康复老师为年轻女性。且他们的职务等级呈现金字塔形,基层康复老师占大多数,中高层、科研型康复专家占比不足30%。

  根据受教育情况来看,超七成康复老师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所学专业均与医疗、康复、教育相关,总体来看,康复老师的学历符合基本国家要求,但有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素质的必要性;且高层次的科研类人才明显匮乏。

  那么,在毕业后,这些进入到儿童康复领域的学生都流向了哪里呢?《报告》显示,康复老师从业流呈多元化特征,主要进入到了残联、社会、卫生和教育四大系统。从调研数据来看,进入到残联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康复人才覆盖了本次调研人员的61%。

  很多毕业生为进大企业而“挤破头”。但是每个人,对自身的定位不同,对就业认识的准则不同,因而职业理想和职业选择也不尽相同。《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康复老师选择进入50人以下的中小型康复机构工作,踏踏实实地在求职就业的旅途中迈进;仅有10%在百人以上的大型康复单位工作,成为一条生产线上的“螺丝钉”。

  (图为:所在单位人员规模)

  2.服务对象模式:多元化小龄化一对多

  进入到这个行业,康复老师每日工作形影不离的,也即工作的核心——是这群发展障碍儿童。其中,最主要的是孤独症儿童、发育迟缓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这三类。此外,还有一部分老师服务于脑瘫、唐氏综合症等其他类别的发展障碍儿童,他们正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一步步陪伴孩子成长。

  (图为:服务对象症状种类)

  《报告》显示,儿童康复老师的服务对象类别同样呈现多元化趋势。仅有15%~20%的康复老师针对某一特定类别儿童(如孤独症)提供服务。大多数康复老师都处于“身兼数职”的状态,进入到多个垂直细分的领域、面向多类症状的儿童患者提供服务,这也意味着行业对康复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准要有更高的要求。

  同时,康复老师的服务对象还具有小龄化的特征。在服务对象的年龄分布上,儿童康复领域从业者的服务对象主要介于3-6岁之间,占比83.2%,这也与儿童康复的“黄金干预期”时段相一致。而面向13岁及以上的大龄障碍儿童的康复服务人员仍十分稀缺,不足2%。

  “一对多”也是康复老师日常工作的常态。《报告》指出,超六成的康复老师每天负责4-10名儿童。这意味着大多数康复老师不仅要执行甚至亲自制定每个孩子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还要与多个孩子的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工作压力巨大。

  (图为:目前主要服务儿童年龄段)

  3.职业理想和职业困境”二重奏“

  对于儿童康复老师来说,选择进入和留在这个行业,更多是出于责任和热爱。据《报告》显示,近70%的康复老师是出于对康复专业领域的兴趣和热情而把这份工作作为自己的首选。

  很多行业都像繁忙的十字路口,源源不断有很多人进入、退出。但儿童康复行业并不是,不少康复老师表示,选择了这个行业便希望从一而终。在问及原因时,有近70%的人是出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成就感而选择留在这个行业继续深耕。

  (图为:坚持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原因)

  人的生活离不开理想和热爱,也离不开现实。两座压在身上的大山——时刻面对的工作压力、难以满足的职业满意度,让许许多多的康复老师在理想的乌托邦和现实中挣扎。

  谈到对儿童康复老师的印象,很多人都称他们的工作总是轻松的、陪玩的,这也体现了大众对于康复老师的误读。事实上,康复老师不仅面对着专业学习压力,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压力。《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的康复老师(94%)表示压力很大,每天都在努力克服各类压力,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和疏导。据统计,康复老师最大的压力来源不是所服务的孩子和家长,也不是机构内的领导或同事,而是职业成长的瓶颈,这个结果更是印证了康复老师群体具有极强的自驱力。

  尽管兴趣和热情是康复老师选择踏入行业的两大驱动力,但继续从事这份职业,良好的“前景”和“钱景”也是关键因素。《报告》显示,近八成康复老师会因薪资待遇、未来职业前景及社会对本职业的重视程度,而选择是否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从职业满意度调研来看,影响他们满意度的最大的问题也是付出与回报的不成正比,这也与收入水平和工作负荷的调研结果相匹配。这足见康复老师的薪资待遇亟待提升,同时,他们应获得更多的重视和尊重。

  (图为:影响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的因素)

  4.康复老师职业进阶新趋向:为成长付费,让自己增值

  要想提高自身的收入和职业等级,如何提升知识水平、专业实力是至关重要的一关。《报告》显示,一方面,康复老师希望接受系统学习,实现长期、连贯的知识体系的搭建;另一方面,他们也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实操培训,以将所学康复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因此,接受更系统的培训是广大康复老师突破自身职业瓶颈重要的一环。

  从康复老师目前所接受的培训状况来看,绝大多数康复老师都参与过相关课程的培训学习,但以短期培训居多(76%),长期培训较少(20%)。

  (图为:到目前为止参加培训数量)

  在问及去年一整年在培训上的花销时,有3/4的康复老师表示有过专业培训的投入。其中,50%以上的康复老师,将40%的收入,投入到了技能学习和职业晋升中,迈出了职业进阶的第一步,且全部为自费实现专业提升。这种自我驱动导向的成长付费模式已经成为康复老师培训学习的新趋势。告别单纯被动地被机构安排培训项目,而是选择自己主动迈出“舒适圈”,这也体现出康复老师对自我成长的负责。

  (图为:2020年康复从业者在培训上的花费)

  在培训方式偏好上,相比线上,康复老师更青睐纯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如何结合线上教学的便捷性与线下培训的互动性,成为人才培训机构需要设计和考量的重要方向。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多数康复老师称会与同事交流,仅有不到1/3的人选择找上级督导或找相关专家咨询,这也从侧面体现了督导资源上的匮乏。大部分的康复老师缺少督导渠道,只能自我摸索,这大大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仍有许多从业者对于1V1的督导培训有深度需求,个性化培训教学也是康复人才行业培训上比较欠缺的地方。

  (图为:倾向的培训方式)

  为满足康复老师的专业与职业成长诉求,众多针对康复人才的教培机构出现。其中,由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北大医疗脑健康共同搭建的"A-PKU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体系”备受康复老师信赖。

  《报告》显示,超六成康复老师因A-PKU给康复老师搭建了一个从从业规范、职业进阶到成为行业专家的体系化职业成长路径而选择这个平台,且近40%的他们在跟随A-PKU做专业提升同时,提高了收入,实现了职业价值。在康复老师眼中,A-PKU不仅是新职业成长平台,更是儿童康复的“人才大学”。

  明辨之,笃行之。从一份《报告》,我们看到,儿童康复老师秉持着永不止息的奋斗品格和求索意志,正不断着平衡职业理想和职业现实,不断向更高的职业目标奋勇前进,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把爱心奉献给这些孩子、对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是我们的责任和坚守,也是我们的追求和期许。”这是众多儿童康复老师从事这个行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他们前行和成长的动力。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